24小时电话

p2p网贷的优缺点是什么(p2p网贷的优点和缺点)

admin1周前125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贷款因其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要求较低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那么P2P网贷的优缺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P2P网贷的优缺点

(一)P2P网贷的优点

1、年复合收益高

普通银行的存款年利率只有3%,理财产品、信托投资等,也一般在10%以下,与网贷产品动辄20%以上的年利率是没法相比的。

2、操作简单

网贷的一切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而且一般额度都不高,无抵押。对借贷双方都是很便利的。

3、开拓思维

网贷促进了实业和金融的互动,也改变了贷款公司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打破了原有的借贷局面。

(二)P2P网贷的缺点

1、无抵押,高利率,风险高

与传统贷款方式相比,网贷完全是无抵押贷款。并且,央行一再明确:年复合利率超过银行利率4倍不受法律保护。也增加了网贷的高风险性(一般是银行利率的7倍甚至更高)。

2、信用风险

网贷平台固有资本较小,无法承担大额的担保,一旦出现大额贷款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些借款者也是出于行骗的目的进行贷款,而贷款平台创建者有些目的也并不单纯,携款逃的案例屡有发生。

3、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由于网贷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央行和银监会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网贷。对于网贷,监管层主要是持中性态度,不违规也不认可。但随着网贷的盛行,相信有关措施会及时得到制定和实施。

二、P2P网贷平台如何应对第三方存管制度?

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会在央行制定细则后全面实施。届时,那些P2P网贷平台自融、发假标活跃平台人气、超过借款人借款金额的借款标,将难以继续。这方面,网贷平台需要密切关注央行细则的动向。

但是,央行第三方存管细则出台后,对于网贷平台是不是这些就真的不能做了呢? 耿某认为,即使央行细则出台后,上述这些行为仍然会存在。只是从网上转入网下。这好比融资担保公司规定的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规定已出台几年,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政府的“默许”下,仍然活跃地从事着高利贷业务,也并没有因为缺失融资性担保资质而无法生存。

三、P2P网贷平台信息透明吗?

P2P网贷平台信息透明主要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信誉透明,二是模式透明,三是流向透明。

资信不透明现状

目前政府尚未对P2P行业有统一的监管口径,行业更多要求的是自律。P2P行业平台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很大,问题平台的频繁出现在打击了投资者信任和投资信心的同时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P2P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缺乏融资主体资信数据是目前网贷平台资产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根据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1527.8万户、个体工商户4564.1万户,已被人行企业征信系统覆盖的仅占32%,仍有近4000万的企业、商家成为人行征信体系的“陌生人”,而其中大多为小微企业。

而政府对信息的审核机制又很不健全,由于不能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又没有健全的民间个人征信体系,导致借款不还的人不但得不到惩罚制约,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信誉压力。这种状况致使其有机会在不同的平台多次借款不还,造成平台这块业务的坏账率越来越高。

资信不透明导致网贷综合融资成本高企

资信不透明导致网贷综合融资成本高企,其中非息费用占比较高。由于融资主体资信透明度低,引进担保公司、收取高额担保费和平台费成为P2P网贷平台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融资者除了支付投资人的利息,还要支付给P2P平台借款服务费、分期服务费、期初服务费等平台费用以及各种担保费用,由此造成综合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

问题平台影响行业信誉

由于缺乏准入门槛、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管,部分P2P平台以资金池形式非法集资,造成高收益的“庞氏骗局”,严重冲淡了P2P行业中正规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品牌价值。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因风控等管理问题导致限制提现或暂停经营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网贷行业屡屡爆出大额违约事件,引发P2P平台出现“倒闭潮”。问题平台数量达170个。其中排除诈骗、跑路平台后,共有102个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或暂停运营等管理问题,占比达60%。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P2P网贷的优缺点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P2P网贷不需要抵押,而且操作简单,但是其风险大,利率高。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本文链接:http://flwt.12364.com/flwt/7af0822851a3281d.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