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央行降准降息2020最新消息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央行降准降息时间表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央行降准降息2020最新消息和央行降准降息时间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2023降准一共几次
2021年共计降准两次,第一次是在1月15日,下调0.5%,第二次在是在12月6日公布的,在12月15日开始降准,下调0.5%。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2月6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这也是央行2021年第二次全面降准。上一次降准是在7月15日,当时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二、2023以来历次降准时间
2021年五次降准(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和4月20日,12月15日。)。
4月20日上午9点半,央行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1年期LPR”降息20个基点,从4.05%降低到3.85%;“5年期LPR”降息10个基点,从4.75%降低到4.65%。这是2020年来央行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息,也是近五年来最大力度一次降息!
在这之前今年已经降准三次(1月1日、3月13日与4月3日),降息次数也已达到9次。其中3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为2.95%。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为3.85%。同时,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4.65%。这很可能代表4月份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将有20基点的降息。
12月15日,又降低了存款准备金利率。
三、央行最后一次降息时间
中国最后一次降息是2020年,当时中国央行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了0.2个百分点。此次降息是为了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四、2023年降准降息时间
2020年的首次降准是在1月1日,央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第二次降准是在3月13日,央行宣布3月16日起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第三次是4月3日,中国央行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同时宣布将下调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五、2023年lpr基准利率是上浮还是下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公告,2020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准利率在2020年2月20日下调。具体来说,1年期LPR下调了10个基点至4.05%,而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5个基点至4.75%。所以可以说2020年LPR基准利率是下调的。
六、2023年央行降准几次
4月20日上午9点半,央行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1年期LPR”降息20个基点,从4.05%降低到3.85%;“5年期LPR”降息10个基点,从4.75%降低到4.65%。这是2020年来央行力度最大的一次降息,也是近五年来最大力度一次降息!
在这之前今年已经降准三次(1月1日、3月13日与4月3日),降息次数也已达到9次。其中3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利率为2.95%。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为3.85%。同时,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至4.65%。这很可能代表4月份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将有20基点的降息。
七、2023央行加息吗
1、最近看了很多研究报告,对2021年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强了。
2、市场有这种预期不是没有原因的。
3、首先是目前的市场利率,特别是一年期国股存单发行利率已经高于一年期MLF利率很大幅度,且已经持续很多时间。既然市场利率要围绕政策利率,那么提高政策利率也是顺水推舟。
4、其次是通胀预期。尽管传统的CPI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低位运行,但是PPI底部回升的趋势已经基本明确。而且最近有关资产价格(房价、股指、债券)纳入通胀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强烈。考虑到2021年又是CPI构成需要调整的一年,猪肉的权重被调低是大概率事件。
5、那么CPI会不会将资产价格纳入?如何纳入?如果纳入那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带高CPI,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息似乎也说得通。
6、最后是美国2021年的通胀可能会起来,所以明年有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如果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那中国也有跟随的可能。
7、上述三个理由,是支持中国央行2021年加息的主要论点。
8、但是我个人认为,2021年加息是小概率事件。
9、我们要明白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制定的思路,这种思路就是跨周期设计。这种思路之下,是不太会注重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更关注长期、或者做长远的打算。
10、你可以想想,2020年二季度,在所有人都期待央行降息的时候,央行降了吗?
11、那么现在大家预期央行要加息,央行就会加吗?
12、因为季度、半年度甚至年度的经济波动、通胀上下,并不能影响央行的决策定力。
13、央行现在制定政策的周期是三年甚至五年,这就是跨周期调节的意义。
14、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美联储真的会在2021年结束宽松?另一个是中国央行一定会跟随?
15、央行既要跨周期调节,也多次强调“以我为主”。
16、这种以我为主,其实早就体现在资本市场。虽说两国贸易额仍然巨大,但是两国经济早已脱钩。从股市上,A股已经告别“美股跌我们跌,美股涨我们也跌”的时代,中美国债利差也一直在新高。
17、这一切都在说明,在经济领域,中国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货币政策。
18、而且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融资成本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这种战略性的任务需要货币政策支持。
19、所以我认为,2021年的政策利率,可能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央行如果要调整市场利率,可以像20年一样,通过货币市场的量来调节。
20、因为目前整个银行体系的超储水平非常低,央行只要很小的量就可以达到政策目的。
21、这个道理很简单,当超储率是5%的时候,央行即使吞吐5000亿也未必能影响货币市场走向;但是当超储率只有1%的时候,可能只需要1000亿就能在边际上决定市场走向。
22、低超储率能够增大央行操作的杠杆,既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就能达到政策目的,为什么要加息呢?
23、所以,我不认为加息是最好的政策选项。
24、当然,尽管央行不希望货币市场波动太剧烈,但是我认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我们要接受货币市场高波动,特别是杠杆较高的非银机构。
25、退一万步说,即使央行加息了,又能怎样呢?
26、反正债市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